登录百税通账户
服务热线: 0755-25314836
财税教程 Solutions
Solutions 财税教程
46
2017 - 06 - 23
点击次数: 66
第二节 非流动负债 一、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是指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借款。企业借入各种长期借款时,按照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长期借款—本金”;按借贷双方之间的差额,借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按长期借款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借记“在建工程”、“财务费用”、“制造费用”等科目,按借款本金和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贷记“应付利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科目。【例10-14】某企业为建造一幢厂房,20×7年1月1日借入期限为两年的长期专门借款1000000元,款项已存入银行。借款利率为9%,每年付息一次,期满后一次还清本金。20×7年初,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价款共计600000元,20×8年初又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费用400000元。该厂房于20×8年8月底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假定不考虑闲置专门借款资金存款的利息收入或者投资收益。根据上述业务编制有关会计分录如下:(1)20×7年1月1日,取得借款时:借:银行存款          1000000    贷:长期借...
47
2017 - 06 - 23
点击次数: 45
第二节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一、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的基本方法资产存在可能发生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因此,计算确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经过以下步骤:第一步,计算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第二步,计算确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第三步,比较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和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取其较高者作为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二、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的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通常反映的是资产如果被出售或者处置时可以收回的净现金收入。如何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1)销售协议价格(2)资产的市场价格(买方出价)(3)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公平交易愿意提供的交易价格如果企业无法可靠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应当以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其可收回金额。三、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估计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一)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1.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基础为了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企业管理层应当在合理和有依据的基础上对资产剩余使用寿命内整个经济状况进行最佳...
48
2017 - 06 - 23
点击次数: 47
第二节  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将某个项目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首先应当符合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其次要同时满足投资性房地产的两个确认条件:(1)与该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一)外购的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对于企业外购的房地产,只有在购入房地产的同时开始对外出租(自租赁期开始日起,下同)或用于资本增值,才能称之为外购的投资性房地产。外购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和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企业购入房地产,自用一段时间之后再改为出租或用于资本增值的,应当先将外购的房地产确认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自租赁期开始日或用于资本增值之日开始,才能从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 【例题8-1】20x7年3月,甲企业计划购入一栋写字楼用于对外出租。3月15日,甲企业与乙企业签订了经营租赁合同,约定自写字楼购买日起将这栋写字楼出租给乙企业,为期5年。4月5日,甲企业实际购入写字楼,支付价款共计1200万元。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甲企业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甲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借:投资性房地产-写字楼      12 000 000贷:银行存款 ...
49
2017 - 06 - 23
点击次数: 45
第二节  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一、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研究开发项目区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企业应当根据研究与开发的实际情况加以判断。(一)研究阶段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研究阶段的特点:(1)计划性;(2)探索性。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二)开发阶段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开发阶段的特点:(1)具有针对性;(2)形成成果的可能性较大。 二、开发阶段有关支出资本化的条件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一)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二)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三)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无形资产是否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应当对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产品的市场情况进行可靠预计,以证明所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并能够带来经济利益,或能够证明市场上存在对该无形资产的需求。(四)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五)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对研究开发的支出应当单独核算,例如...
50
2017 - 06 - 23
点击次数: 47
第二节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一、固定资产折旧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定义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原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如果已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二)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1.固定资产原价2.预计净残值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三)固定资产折旧范围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2)按照规定单独估计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无论是否交付使用,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认为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处于更新改造过程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将其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不再计提折旧。更新改造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转为固定资产后,再按重新确定的折旧方法和该项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即“当月增,次月提,当月减,次月不提”。因进行大修理而停用的固定资产,...
51
2017 - 06 - 23
点击次数: 33
第二节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成本法 一、成本法的定义及其适用范围成本法,是指投资按成本计价的方法。下列情况下,企业应运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1、 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控制,是指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控制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投资企业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50%以上的表决权资本,二是投资企业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50%或以下的表决权资本,但具有实质控制权的情况。实质控制权可以通过以下情况进行判断:(1)通过与其他投资者的协议,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50%以上表决权资本的控制权。(2)根据章程或协议,投资企业拥权控制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3)有权任免被投资单位董事会等类似权力机构的多数成员。(4)在被投资单位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会议上有半数以上投票权。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被投资企业为投资企业的子公司,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   2、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注:本条按2015年版的《企业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相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一般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52
2017 - 06 - 23
点击次数: 41
第二节  存货发出的计量 一、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企业可采用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1、先进先出法2、移动加权平均法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的存货单位成本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进货的实际成本总额)÷(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进货总数量)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4、个别计价法注: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 二、确定发出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成本企业应当采用一次转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对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进行摊销,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53
2017 - 06 - 23
点击次数: 109
第二节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概述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一)交易性金融资产金融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1.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或回购,比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2.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3.属于不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比如,国债期货、远期合同、股指期货等。(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只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金融资产,才可以在初始确认时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1.该指定可以消除或明显减少由于该金融资产的计量基础不同所导致的相关利得或损失在确认或计量方面不一致的情况。2.企业风险管理或投资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已载明,该金融资产组合或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管理、评价并向关键管理人员报告。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一)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      &...
54
2017 - 06 - 20
点击次数: 38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就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会计核算应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会计基础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权责发生制基础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
55
2017 - 06 - 27
点击次数: 66
第三节 稀释每股收益  一、基本计算原则  稀释每股收益是以基本每股收益为基础,假设企业所有发行在外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均已转换为普通股,从而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以及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而得的每股收益。  (一)稀释性潜在普通股  1、潜在普通股是指赋予其持有者在报告期或以后期间享有取得普通股权利的一种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目前,在我国企业发行的潜在普通股主要有: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等。  2、稀释性潜在普通股,是指假设当期转换为普通股会减少每股收益的潜在普通股。  3、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只考虑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影响,而不考虑不具有稀释性的潜在普通股。  (二)分子的调整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应当根据下列事项对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利润进行调整:  1、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利息;  2、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时产生的收益或费用。  上述调整应当考虑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对于包含负债和权益成份的金事工具,仅调整属于金融负债部分的相关利息、得利或损失。  (三)分母的调整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应当为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普通股的加权均数与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之和。  二、可转换公司债券  稀释每股收益=(净利润+假设转换时增加的净利润)÷(发行在外普通...
56
2017 - 06 - 27
点击次数: 57
第三节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前期准备事项及其程序  一、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前期准备事项  1、统一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会计政策  2、统一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日及会计期间  3、对子公司以外币表示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  4、收集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资料  (1)子公司相应期间的财务报表;  (2)与母公司及与子公司之间发生的内部购销交易、债权债务、投资及其产生的现金流量和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期初、期末余额及变动情况等资料;  (3)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变动和利润分配的有关资料;  (4)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所需要的其他资料  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  1、设置合并工作底稿;  2、将母公司、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数据录入合并工作底稿;  3、编制调整分录与抵消分录;  4、计算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的合并数额;  5、填制合并财务报表。  三、编制合并财务报表需要调整抵消的项目  (一)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需要调整抵消的项目,主要内容如下:  1、股权投资项目,即母公司对子公司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  2、内部债权债务项目,即内部交易形成的关联债权债务项目;  3、存货内部交易项目,即内部购进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4、固定资产内部交易项目,即内部购进固定资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  5、无形资产内部交易项目,即内部购进无形资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
57
2017 - 06 - 27
点击次数: 51
第三节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  一、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参与合并的一方购买另一方或多方的交易,基本处理原则是购买法。  (一)确定购买方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购买日取得对其他参与合并企业控制权的一方为购买方,参与合并的其他企业为被购买方。  (二)确定购买日  购买日,是指购买方实际取得对被购买方控制权的日期。同时满足了以下条件时,一般可以认为实现了控制权的转移,形成购买日。有关的条件包括:  1.企业合并合同或协议已获股东大会等内部权利机构通过。  2.按照规定,合并事项需要经过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审批的,已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  3.参与合作各方已办理了必要的财产权交接手续。  4.购买方已支付了购买价款的大部分(一般应超过50%),并且有能力支付剩余款项。  5.够买方实际上已经控制了被购买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享有相应的收益和风险。  附注讲解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购买法下是以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为基础,不受购买日以后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  (三)确定企业合并成本  1.一次交换交易实现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2.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每一单项交易成本之和。  3.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
58
2017 - 06 - 27
点击次数: 42
第三节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  一、非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非调整事项,是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无关,不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  非调整事项对财务报告使用者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在财务报告附注中进行披露。  二、非调整事项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非调整事项,应当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每项重要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性质、内容,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无法做出估计的,应当说明原因。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主要例子有:  1、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诉讼、仲裁、承诺。  2、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价格、税收政策、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  3、资产负债表日后因自然灾害导致资产发生重大损失。  4、资产负债表日后发行股票和债券以及其他巨额举债。  5、资产负债表日后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6、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巨额亏损。  7、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  8、资产负债表日后,企业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不确认为资产负债表日负债,但应当在附注中单独披露。
59
2017 - 06 - 27
点击次数: 88
第三节  前期差错及其更正  一、前期差错概述  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报:  (一)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  (二)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  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  二、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对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错,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更正。前期差错的重要程度,应根据差错的性质和金额加以具体判断。  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追溯重述法的会计处理与追溯调整法相同。  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  企业应当在重要的前期差错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调整前期比较数据。  (一)不重要的前期差错的会计处理  【例23-6】A公司在20×6年12月31日发现,一台价值9 600元,应计入固定资产,并于20×5年2月1日开始计提折旧的管理用设备,在20×5年计入了当期费用。该公司固定资产...
60
2017 - 06 - 27
点击次数: 49
第三节 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一、出租人对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  出租人应当按资产的性质,将用作经营租赁的资产包括在资产负债表中的相关项目内。  出租人在经营租赁下收取的租金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按照直线法确认为收入;其他方法更为系统合理的,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  在某些情况下,出租人可能对经营租赁提供激励措施,如免租期、承担承租人的某些费用等。在出租人提供了免租期的情况下,出租人应将租金总额在整个租赁期内,而不是在租赁期扣除免租期后的期间内,按直线法或其他合理的方法进行分配,免租期内应确认租金收入。在出租人承担了承租人的某些费用的情况下,出租人应将该费用从租金总额中扣除,并将租金余额在租赁期内进行分配。  【例22-4】沿用【例22—2】。  分析:此项租赁没有满足融资租赁的任何一条标准,出租人应作为经营租赁处理。确认租金收入时,不能依据各期实际收到的租金的金额确定,而应采用直线法分配确认各期的租赁收入。此项租赁租金收入总额为750 000元,按直线法计算,每年应分配的租金收入为250 000元。  相应的账务处理为:  20×2年1月1日:  借:银行存款      150 000  贷:应收账款       150 000  20×2年12月31日:  借:银行存款      150 000  应收账款      100 000  贷:租赁收入       2...
网站声明:本网站上的资料和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为准。
Copyright ©2005 - 2013 深圳市百税通财务咨询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1

在线咨询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4006-971-972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